學術研究
嚼食檳榔和吸菸對於口腔癌前病變多階段進展的影響
Yen, Amy Ming‐Fang, et al. Journal of oral pathology & medicine (2008)
研究發現白斑的年發生率為0.35%(0.22-0.48%);其中白斑的平均滯留期間為24年,紅斑的平均滯留時間為7年。
長期嚼食檳榔和吸菸者白斑年發生率較高,且吸菸與嚼食檳榔的劑量和時間會影響癌前病變的平均滯留時間
研究發現白斑的年發生率為0.35%(0.22-0.48%)﹔其中白斑的平均滯留期間為24年,紅斑的平均滯留時間為7年。長期嚼食檳榔和吸菸者白斑年發生率較高,吸菸與嚼食檳榔的劑量和時間會影響癌前病變的平均滯留時間,在20年追蹤後白斑個案發生口腔癌的風險為42%,紅斑則為95%。
男性嚼食檳榔劑量與口腔癌前病變風險的關係
Yen Ming-Fang et al. Oral Oncology (2007)
嚼食檳榔的顆數和期間與罹患口腔癌前病變之風險具高度相關性。
男性嚼食檳榔的顆數和期間與罹患口腔癌前病變之風險具高度相關性
嚼食檳榔的顆數和期間與罹患口腔癌前病變之風險具高度相關性,研究結果發現與偶爾嚼食檳榔的男性相比,男性每天嚼食的劑量1至10顆、11至20顆、超過20顆其發生白斑的風險分別為2.1倍、3倍及5.4倍﹔發生紅斑的風險則為3.7倍、13.8倍及36.6倍﹔而吸菸及飲酒與白斑、紅斑較無關係。
嚼食檳榔、吸菸和飲酒對於白斑和口腔癌疾病自然史的影響
Shiu, Ming-Neng et al. Eur J Cancer Prev. (2004)
此研究評以馬可夫多階段模型評估嚼食檳榔、吸菸及飲酒對於白斑和口腔癌疾病自然史的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嚼食檳榔」、「吸菸」及「飲酒」是導致白斑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本文以馬可夫多階段模型評估嚼食檳榔、吸菸及飲酒對於白斑和口腔癌疾病自然史的影響。結果發現相較於未嚼檳者與未吸菸者,嚼食檳榔發生白斑的風險為17.7倍、吸菸為4.3倍﹔而飲酒則對於白斑患者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危險因子(相較於未飲酒者為2.4倍)。研究結果顯示「嚼食檳榔」和「吸菸」為發生白斑的兩個重要危險因子,而「飲酒」則是導致白斑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白斑與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危險因子
Shiu, Ming-Neng et al. British Journal of Cancer (2000)
此研究收集於1988年至1998年間北台灣某家醫學中心之435白斑病人,量化嚼檳、吸菸及飲酒其白斑的發生及其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關係。
「嚼食檳榔」為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子
本研究收集於1988年至1998年間北台灣某家醫學中心之435白斑病人,量化嚼檳、吸菸及飲酒其白斑的發生及其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關係,其中共有60發生口腔癌。結果發現白斑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發生率會隨著追蹤時間的增加而增加﹔在調整年齡與性別後,「嚼食檳榔」為惡性轉變為口腔癌的重要危險因子(相較於未嚼食者為4.6倍)。而相對於無嚼食檳榔和無吸菸者,嚼食檳榔和吸菸其發生白斑的風險分別為17.4倍和3.2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