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乳癌篩檢指標

  • broken image

    短期指標是指參加完篩檢後就可以取得的資料,並用取得的資料進行評估,其中包含篩檢率、陽性率、轉介率、陽性預測值以及癌症偵測率。篩檢率即為篩檢人數除以人口數,來評估現行人口有多少人已經接受篩檢服務。在接受服務後一定會有陽性個案,在篩檢人數中有多少陽性個案,即為陽性率。接著陽性個案須進一步接受轉介,0、3、4、5皆須要接受複診或確診之檢查,有完成者就屬於完成轉介之人數,評估在陽性人數中有多少人完成轉介,即為轉介率。而陽性預測值及癌症偵測率用來評估篩檢服務工具的敏感度以及有效性。

  • broken image

    自2020年COVID-19疫情開始後,近年整體篩檢量開始下降,尤其在台灣進入三級警戒時下降最多。儘管2022年疫情爆發,但民眾開始與病毒共存後,整體篩檢量已經回升。在年齡分布上,各年齡層的差異和佔比並沒有太大差異,但可以注意到2021及2022兩年年齡分布,45-49歲年輕族群篩檢人數的比例有稍微提升。觀察醫院與乳攝車篩檢量,乳攝車與醫院篩檢量佔比約為6:4,也就是每10位來參加篩檢的人,有6位是來自乳攝車篩檢,4位是來自醫院的篩檢。至於在疫情發生前後以及疫情期間,乳攝車及醫院的篩檢量佔比並沒有太大差異。

  • broken image

            2023年5月之累積篩檢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升,整體提升約3萬人,這樣的現象可能源自於疫情期間未參與篩檢的婦女在疫情後,也開始回到篩檢的行列。

  • broken image

            2023年5月之累積篩檢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升,整體提升約3萬人,這樣的現象可能源自於疫情期間未參與篩檢的婦女在疫情後,也開始回到篩檢的行列。

  • broken image

            2023年5月之累積篩檢量與2019年同期相比有大幅提升,整體提升約3萬人,這樣的現象可能源自於疫情期間未參與篩檢的婦女在疫情後,也開始回到篩檢的行列。

  • broken image

            整體篩檢的陽性率約為8%,也就是說每100個來參加篩檢的個案中,會找到8個陽性個案。若比較醫院與乳攝車之陽性率,醫院陽性率約為9%,而乳攝車陽性率約為7%,醫院陽性率相較於乳攝車來的高。陽性人數近年約在5-7萬人。

  • broken image

            整體篩檢的陽性率約為8%,也就是說每100個來參加篩檢的個案中,會找到8個陽性個案。若比較醫院與乳攝車之陽性率,醫院陽性率約為9%,而乳攝車陽性率約為7%,醫院陽性率相較於乳攝車來的高。陽性人數近年約在5-7萬人。

  • broken image

            由於追蹤時間的關係,以5月資料來看,2月累積轉介人數比起2019年同期已經多了1,200人,若2月參與篩檢的民眾在3個月內有順利接受轉介,那累積轉介人數也會持續增加,在此現象之下持續至今年年底,整體轉介量也會更多。

  • broken image

    癌症人數的部分,從左上角陽性預測值來看可以發現,陽性預測值整體平均皆在7%左右,也就是每100個陽性個案可以從中找到7個癌症個案。而偵測率整體約在6‰,也就是平均每1000個來參與篩檢的民眾,可以從中找到6個癌症個案。2019-2022年癌症個案大約皆落在4,000人左右,以年齡別來看,過去幾年癌症人數之年齡別分布並沒有太大差異,而醫院與乳攝車相比,分別佔比約6:4,也就是說每10個癌症個案,有6個是在醫院篩檢找到的個案,有4個是乳攝車篩檢找到的個案。

  • broken im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