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腸直腸癌篩檢指標

  • broken image

    篩檢指標包含篩檢率、陽性率、轉介率、陽性預測值以及偵測率。以大腸癌而言,篩檢目標人口為50-74歲之民眾,篩檢率即為來參與篩檢的人數。參與篩檢後,透過FIT潛血檢查會找出陽性人數,即可得到陽性率。在該群陽性人口數中,預期皆須接受轉介,但也有可能因為個人因素或醫療量能等問題而沒有接受轉介,因此影響轉介率的表現。陽性預測值則是反映在篩檢人數中有多少人罹患癌症。

    整個篩檢的流程即為標的群體參與篩檢後,檢測其為陽性抑或是陰性,若為陽性則需接受進一步轉介,以確認其為正常、癌前病變或大腸癌;若為陰性則進入兩年一次篩檢的循環。如有癌前病變需進行息肉切除,若為正常則同樣兩年後再進行篩檢即可,若確診為大腸癌個案,就進一步接受治療追蹤。

  • broken image

    2019年篩檢人數約有138萬人,到2020年Covid-19開始流行後,篩檢人數開始減少,到2021年三級警戒時約減少30萬人,2022年台灣疫情爆發後,篩檢人數降至116萬人。篩檢人數性別比約為4:6,表示參與篩檢人中每10位有6位為女性,且近年女性參與篩檢的比例也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從年齡別來看,以55-75歲為篩間年齡的大宗,71-75歲年齡層篩檢逐漸增加,而較年輕的50-54歲族群則逐漸在下降。

  • broken image

    近年篩檢人數的減少,連帶陽性人數也隨之下降,2019年陽性人數約有9.3萬人左右,2020年為8.6萬,2021年為7.4萬,2022年則為6.7萬,整體陽性率落在5.7%至6.9%,男女比例分別各佔一半,但男性仍略多於女性。年齡層則以60-70歲年齡層為主,佔約一半比例。

  • broken image

    2019及2020年轉介人數各約有6萬多人,至2021與2022年約有5萬人左右,整體轉介率維持在7成以上,性別比男女分別各佔一半,年齡層以60-70歲居多,佔整體比例的一半。

  • broken image

    2019年找到進行性腺瘤的人數約8,400人,2022年約6,200人,陽性預測值約9%,偵測率約5‰-6‰,男女性別比為6:4,表示每10位發現進行性腺瘤人數中有6位是男性,而年齡層以65-70歲為最多,佔約一半比例。

  • broken image

    透過篩檢找到的大腸癌個案,2019年有近3,000人,2022年則有約2,300人,陽性預測值和偵測率分別約3%和2%。男女比例與進行性腺瘤所找到的男女比例差不多,也將近6:4,年齡層也以60-70歲比例為最高,佔比約一半。整體而言也可觀察到年輕個案比例有逐漸減少而年老個案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 broken image

    透過篩檢找到的大腸癌個案,2019年有近3,000人,2022年則有約2,300人,陽性預測值和偵測率分別約3%和2%。男女比例與進行性腺瘤所找到的男女比例差不多,也將近6:4,年齡層也以60-70歲比例為最高,佔比約一半。整體而言也可觀察到年輕個案比例有逐漸減少而年老個案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 broken image

    透過篩檢找到的大腸癌個案,2019年有近3,000人,2022年則有約2,300人,陽性預測值和偵測率分別約3%和2%。男女比例與進行性腺瘤所找到的男女比例差不多,也將近6:4,年齡層也以60-70歲比例為最高,佔比約一半。整體而言也可觀察到年輕個案比例有逐漸減少而年老個案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 broken image

    透過篩檢找到的大腸癌個案,2019年有近3,000人,2022年則有約2,300人,陽性預測值和偵測率分別約3%和2%。男女比例與進行性腺瘤所找到的男女比例差不多,也將近6:4,年齡層也以60-70歲比例為最高,佔比約一半。整體而言也可觀察到年輕個案比例有逐漸減少而年老個案的比例有增加的趨勢。

  • broken image